TechAdvanceNode 標誌

常見問題解答

建立財務模型從來不是簡單的事。我們整理了學員最常問的問題,希望能幫你更清楚了解學習過程和實際應用。

為什麼需要學習財務模型?

很多人以為Excel表格就等於財務模型。其實差很多。真正的財務模型是一套系統化的思考方式,讓你用數字說清楚商業邏輯。

我們見過太多創業者拿著漂亮的簡報去募資,但投資人一問細節就答不出來。問題不是他們不懂生意,而是沒辦法把想法轉換成可驗證的數字架構。

財務模型建立過程示意圖

問題分類導覽

我們把問題分成幾個主題。你可以直接跳到感興趣的部分,或從頭看完整個脈絡。

課程安排相關

  • 2025年秋季班什麼時候開課
  • 每週需要投入多少時間
  • 線上學習跟實體課程的差異
  • 錯過直播可以看回放嗎
  • 課程結束後還能問問題嗎

學習方法相關

  • 完全沒財務背景能學嗎
  • 需要具備什麼程度的Excel技能
  • 如何克服數字恐懼症
  • 實務案例會涵蓋哪些產業
  • 怎麼確保自己真的學會了

應用場景相關

  • 中小企業主適合這門課嗎
  • 創業初期該建立什麼模型
  • 已經在用會計軟體還需要學嗎
  • 模型能幫助爭取銀行貸款嗎
  • 如何用模型做投資決策

2025年秋季班確切的開課時間是?

我們預計在2025年9月中旬開課,具體日期會在7月底前公布。不過說實話,每年開課時間都會根據報名狀況微調。建議你先留下聯絡方式,我們會在正式開放報名前一個月通知你。去年就有不少人因為太晚知道消息而錯過了。

完全沒有財務背景,真的學得會嗎?

這大概是最多人問的問題。老實說,財務背景反而有時候會成為阻礙,因為會計思維跟模型思維是兩回事。我們見過會計師學員花很長時間才轉換過來,也見過餐飲業老闆三週就上手。關鍵在於你願不願意用數字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意邏輯。如果你能清楚說出自己的商業模式,建模只是把這些想法結構化的過程。

每週實際需要投入多少時間?

課程設計是每週4小時的直播課,加上約6小時的作業練習。但這只是平均值。有些學員因為產業特性複雜,可能會多花2-3小時研究自己的案例。我們建議你在報名前先確認這三個月能穩定投入時間,因為財務模型的學習需要連貫性。停個兩週再回來,通常會覺得銜接不上。

課程內容會涵蓋哪些產業的案例?

我們會深入討論零售、餐飲、軟體服務、製造業這四大類型。每種產業的模型邏輯差異很大。比如說軟體公司在意的是客戶終身價值跟獲客成本,但製造業更關注存貨週轉跟產能利用率。課程會教你辨識自己產業的關鍵驅動因素,而不是套用制式範本。畢竟每家公司的商業模式都有獨特性。

已經在用會計軟體了,還需要學財務模型嗎?

會計軟體記錄的是已經發生的事,財務模型處理的是還沒發生的可能性。這是完全不同的用途。你可以把會計軟體想像成後照鏡,財務模型是GPS導航。當你要評估是否該開新店面、增加產線、或調整定價策略時,會計報表只能告訴你過去的表現,模型才能幫你預測不同決策的影響。

模型真的能幫助銀行貸款申請嗎?

坦白說,不一定。但有完整模型確實會讓銀行經理覺得你是認真在經營。我們有學員拿著模型去談貸款,銀行當場問了很多細節問題,因為他們看得出來這個模型是經過思考的,不是隨便做個Excel交差。重點不是模型本身,而是你在建模過程中對自己生意的深入理解。這種理解會反映在你跟銀行的對話中。

課程結束後還能繼續問問題嗎?

可以。我們有個學員社群,課程結束後你可以持續在裡面討論問題。不過要說清楚,這不是24小時客服,而是學員之間的互助網絡。有時候同期學員的回饋反而比講師的建議更實用,因為他們可能剛好遇過類似的狀況。另外每季我們會辦一次線下聚會,討論當前產業趨勢對模型假設的影響。

中小企業主學這個實用嗎?

非常實用,但前提是你真的想搞清楚數字。很多中小企業主憑感覺做生意做得也不錯,但遇到重大決策時就會猶豫。該不該投資新設備?要不要拓展新市場?這些決策如果只靠直覺,風險很高。財務模型能幫你把不同選項的財務影響量化出來。不是說模型會給你唯一正確答案,而是讓你清楚看見每個選擇的trade-off。

學員長期應用經驗

這些學員在課程結束後持續使用財務模型來經營事業。他們的經驗或許能給你一些參考。

學員見證者

我是2023年的學員。當時只有兩家店,想開第三家但不確定財務上是否撐得住。課程教會我怎麼估算新店的損益平衡點,還有不同展店速度對現金流的影響。

最有用的是學會用模型測試各種情境。比如說如果房租漲10%、或來客數少20%會發生什麼事。這讓我在談租約時更有底氣,知道自己的承受範圍在哪裡。

2023年6月 完成課程,建立第一版展店評估模型
2024年3月 成功開設第三家分店,實際數字與模型預測誤差在8%以內
2025年現在 已有五家店,每個月都用模型追蹤各店表現並調整策略
課程學習環境

接手家族工廠後發現根本看不懂財務報表在說什麼。會計師給的報表都是事後數字,對經營決策幫助有限。上完課後最大的改變是開始用前瞻性的角度看數字。

我現在每季都會更新模型,根據訂單狀況調整產能規劃跟原物料採購策略。去年原物料價格大漲,因為模型早就模擬過這個情境,我們提前跟客戶談好了價格調整機制,沒有像同業那樣被壓縮利潤。

2022年9月 參加課程,從零開始學習建模邏輯
2023年全年 逐步將模型導入採購與產能決策流程
2024-2025年 成功應對原物料波動,維持穩定毛利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