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2023年的學員。當時只有兩家店,想開第三家但不確定財務上是否撐得住。課程教會我怎麼估算新店的損益平衡點,還有不同展店速度對現金流的影響。
最有用的是學會用模型測試各種情境。比如說如果房租漲10%、或來客數少20%會發生什麼事。這讓我在談租約時更有底氣,知道自己的承受範圍在哪裡。
建立財務模型從來不是簡單的事。我們整理了學員最常問的問題,希望能幫你更清楚了解學習過程和實際應用。
很多人以為Excel表格就等於財務模型。其實差很多。真正的財務模型是一套系統化的思考方式,讓你用數字說清楚商業邏輯。
我們見過太多創業者拿著漂亮的簡報去募資,但投資人一問細節就答不出來。問題不是他們不懂生意,而是沒辦法把想法轉換成可驗證的數字架構。
我們把問題分成幾個主題。你可以直接跳到感興趣的部分,或從頭看完整個脈絡。
我們預計在2025年9月中旬開課,具體日期會在7月底前公布。不過說實話,每年開課時間都會根據報名狀況微調。建議你先留下聯絡方式,我們會在正式開放報名前一個月通知你。去年就有不少人因為太晚知道消息而錯過了。
這大概是最多人問的問題。老實說,財務背景反而有時候會成為阻礙,因為會計思維跟模型思維是兩回事。我們見過會計師學員花很長時間才轉換過來,也見過餐飲業老闆三週就上手。關鍵在於你願不願意用數字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意邏輯。如果你能清楚說出自己的商業模式,建模只是把這些想法結構化的過程。
課程設計是每週4小時的直播課,加上約6小時的作業練習。但這只是平均值。有些學員因為產業特性複雜,可能會多花2-3小時研究自己的案例。我們建議你在報名前先確認這三個月能穩定投入時間,因為財務模型的學習需要連貫性。停個兩週再回來,通常會覺得銜接不上。
我們會深入討論零售、餐飲、軟體服務、製造業這四大類型。每種產業的模型邏輯差異很大。比如說軟體公司在意的是客戶終身價值跟獲客成本,但製造業更關注存貨週轉跟產能利用率。課程會教你辨識自己產業的關鍵驅動因素,而不是套用制式範本。畢竟每家公司的商業模式都有獨特性。
會計軟體記錄的是已經發生的事,財務模型處理的是還沒發生的可能性。這是完全不同的用途。你可以把會計軟體想像成後照鏡,財務模型是GPS導航。當你要評估是否該開新店面、增加產線、或調整定價策略時,會計報表只能告訴你過去的表現,模型才能幫你預測不同決策的影響。
坦白說,不一定。但有完整模型確實會讓銀行經理覺得你是認真在經營。我們有學員拿著模型去談貸款,銀行當場問了很多細節問題,因為他們看得出來這個模型是經過思考的,不是隨便做個Excel交差。重點不是模型本身,而是你在建模過程中對自己生意的深入理解。這種理解會反映在你跟銀行的對話中。
可以。我們有個學員社群,課程結束後你可以持續在裡面討論問題。不過要說清楚,這不是24小時客服,而是學員之間的互助網絡。有時候同期學員的回饋反而比講師的建議更實用,因為他們可能剛好遇過類似的狀況。另外每季我們會辦一次線下聚會,討論當前產業趨勢對模型假設的影響。
非常實用,但前提是你真的想搞清楚數字。很多中小企業主憑感覺做生意做得也不錯,但遇到重大決策時就會猶豫。該不該投資新設備?要不要拓展新市場?這些決策如果只靠直覺,風險很高。財務模型能幫你把不同選項的財務影響量化出來。不是說模型會給你唯一正確答案,而是讓你清楚看見每個選擇的trade-off。